Steve Jobs有100件他设计的黑色高领衫,几乎天天穿,穿了十几年。在建筑界,Zaha Hadid和安藤忠雄都是他的死忠粉。
不止如此,据日本版《WWD》最新调查:退休20年的他,依然是Z世代心中的时装设计师Top 10。
4月22日是Issey Miyake的82岁生日,同名品牌也将迈入第50年,“永不过时”看似并不可能,他是怎么做到的?
it's for life.
尽管他说自己做设计不为了哲学,而是为了日常生活。但谁都无可否认,在过去100年里,像他一样把东亚的哲学思想温和地贯穿在真正实用的衣服中,并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师,始终寥寥无几。
这位彻底打破了固有剪裁规则的天才,用最简单、又最千变万化的褶皱,用衣服无限接近身体的本质,让时装脱离了娇贵脆弱的表象,把穿着变成一件自由与美可以兼得的事。
“三宅一生”的名字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一只从上海街头到伦敦跳蚤市场无处不在的BAO BAO手袋。
过去50年里,从不依赖于巴黎体系的Issey Miyake,选择从日本开始崛起之路,向世界证明了一个不局限于年龄、性别、潮流的亚洲时装传奇的真实存在。
Voicer从Issey Miyake 80年人生里,你可能并不了解的10件事出发,带你重新认识这个广岛男孩的跌宕人生和他所创造的伟大设计。
彼此相连的本真快乐
孩子气的缤纷撞色、簇拥欢呼带来的运动感、打破台布规则的自由跳跃……甚至就连滑板和舞蹈也被搬上了T台。
面对近期低迷混乱的时装大环境,新任设计师近藤悟史操刀下的Issey Miyake,这两季的表现反而格外年轻活泼、干净纯真,令人看完心头一亮。
但如果你很熟悉Issey Miyake的品牌档案就会立刻发觉,这是一次有迹可循的致敬:如此轻松欢快、充满感染力的场景,在二十多年前就曾经如出一辙地上演过。
更妙的是,主题落在人与人的连结上的2020秋冬系列,在谢幕时以模特们衣服连着衣服、手牵着手的形式打动了在场所有人,这个温柔又明快的创意同样有迹可循。
在1999春夏女装系列的谢幕时刻,光着脚的模特们以一条无比长的红色布料彼此连结,同时布料也正在她们身上“脱胎换骨”出上衣和裙子的廓型。
才华横溢的Issey Miyake无疑也是很有魄力的,透过这样一种动态展现制衣过程的解构方式,时装史自然再也不会忘记他的“一块布”独门哲学。
原子弹轰鸣下的童年
你或许很难想象,一生都在用时装表现生命的自由和欢愉的Issey Miyake,是一个7岁时从原子弹轰炸的死亡边缘逃脱出来的幸存者。
骤然降临的这场灾难,让他的母亲在短短三年后就因为辐射后遗症去世,但他直到进入晚年都很少正面谈及这段记忆。对此他只愿意解释,自己设计衣服的初衷在于“创造一些能带来美丽和笑声、没被破坏过的事物”。
直到2009年,奥巴马关于核裁军的演说才促使他打开内心,在《纽约时报》上撰写了一篇名为《A Flash of Memory》的文章:“我现在闭上眼还会看到一些从来没人经历过的场面:一道刺眼的红光之后是乌云密布,人们四处惊慌逃窜,却又无路可逃。”
有人在伤痛里反复汲取灵感,也有人从此更渴望拥抱光明和快乐。
或许也正因为Issey Miyake曾在这样难以形容的绝望里长大,他才比任何人都更懂得,生命和自由本身,就已经足够值得庆祝和歌颂了。
给纪梵希当助理的时光
1964年,从东京多摩美术大学平面设计系毕业后,Issey Miyake带着梦想去了巴黎学习高级定制。
随后,他经历了一段给纪梵希时装屋的创立者Hubert de Givenchy先生当助理的时光。如今大家谈起Issey Miyake的设计语言,总会提到的“东方遇见西方”的风格特点,也就此初步形成。
一场轰轰烈烈的五月革命,让年轻的Issey Miyake开始在激荡的环境中开始了更深的思考:衣服不应与阶层相捆绑,为更多普通人做设计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况且,他对上流社会的女人们穿着吃brunch的礼服也的确不感冒,毕竟法式高级定制当时还遵循着严格的剪裁制式,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作为一名日本血统的设计师,成长过程中缺乏西方传统常被视为对他的发展不利的一面,但他却渐渐发现,这也可能是一种优势:
于是,就在同批日本设计师们拧成一股力量,来势汹汹地在巴黎站稳脚跟时,他选择忠于自己,在1970年回到日本成立自己的Miyake Design Studio。
困住身体的衣服,再美也没意义
穿Issey Miyake的衣服,你永远可以肆意弹跳和奔跑,几乎不受任何束缚。
童年的他有过成为一名运动员的梦想,尽管因为患有骨膜炎而最终未能实现,他依然非常迷恋于运动状态下身体和衣服的关系。
在他标志性的褶皱系列尚未扬名世界之前,他已经陆续操刀过奥运会队服和法国不少芭蕾舞演出的服装。其中最打动他的因素,就是在律动中衣服和身体之间的化学反应。
从一块布开始一切
Issey Miyake最早提出的“一块布”理念(A Piece of Cloth),是他后来一切创作的起源,更是整个品牌沿用至今的设计立足点。
这个理念就像名字一样十分简单:无论是裙子、裤子还是上衣,都从一块方方正正的面料脱胎而来。
这种无结构的设计模式,让Issey Miyake的制衣方式彻底达到了他所一直期望的独立地位:打破西方剪裁的同时,也和东方传统的手法保持着距离,但你却能从这些既充满现代精神、又禅意十足的单品里,嗅到日本哲学文化的气息。
如果说早期巴黎的高级时装体系,致力于用巧夺天工的合身剪裁、费尽心机凸显曲线的手法,Issey Miyake的核心美学精神则恰恰相反:不是用身体去适应衣服,而是让衣服来配合身体。
一块布就只是一块布,一块布却也暗藏着千万种可能性。
在光怪陆离的性感营销手段不断挑战人们的感官极限时,让面料回归服务于身体的朴素属性,是Issey Miyake为时装史做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6个无法磨灭的瞬间
从1960年代末开始崛起,到1990年代末宣告退休,我们从Issey Miyake的设计生涯里选出了6个最具代表性、也的确影响了无数后辈的经典瞬间。
SS 1971:“Tatoo”
离开巴黎的Issey Miyake,1970年在纽约发布了人生中第一个系列。
整个系列中最珍贵的是一件从日本纹身手绘中得到灵感的弹力连身衣。衣服上用鲜明的色彩画着摇滚偶像Jimi Hendrix和Janis Joplin,是他在自我反派精神和东方传统工艺之间最早的探索。
1976:Twelve Black Girls
回到日本的Issey Miyake,在1976年选择了东京和大阪两座城市,奉上了名为“三宅一生和十二个黑姑娘”的现场表演,是他用时装传递情绪和感受的一次大胆实验,没想到立即引发了巨大反响,短短几天观众就超过了15000人。
1980:Plastic Body
探索材料的边际,是Issey Miyake设计的核心所在。从各种冷门织物到看似和时装没有关系的塑料、藤条、纸张,统统可以成为他的实验品。
也许你做梦都没有想到,Issey Miyake早期居然做过一件视觉如此极致的立体人形铠甲。因为材料中含有少量硅,它拥有了更好的延展性,和穿着者的身体形成一种微妙的呼应。
SS 1990:“Rhythm Pleats”
这条称得上整个20世纪最著名的Circle Dress,诞生于Issey Miyake的1990春夏系列。它由两块圆形织物巧妙地拼接而成,是他的概念设计从平面布料走向三维剪裁的里程碑。
AW 1990:Horsehair jacket
不同于从画图纸开始设计的人,Issey Miyake的每个系列都是从和工匠一起搜寻材料开始的。这件多年来辗转过世界各大博物馆的连身夹克,由马毛制作而成,轻薄到近乎透明的同时却又有着挺括的质感。
SS 1994:“Flying Saucer”
当它们被穿上身时会像手风琴一样展开,随着移动而产生太空时代特有的美,并且可以随意调整长短,而落在地上时又会恢复一张纸般的平面形态,非常便于包装和携带。
褶皱到底是怎么来的?
Issey Miyake标志性的褶皱面料,最早在1989秋冬系列中问世,到了1993年便正式独立成一条名叫"Pleats Please”的支线。如今依然很红的BAOBAO手袋就是在2000年诞生于这个系列中的配饰。
他一生都在为做出“普世时装”而努力,高级时装所用的面料,决定了它们大多娇贵而脆弱,需要干洗、呵护、防尘,而他创造的这种褶皱布料,其实是先手工打褶,再烘烤成型的。
这种褶皱的永久性,决定了它可以随意折叠收纳。即使你把一条Issey Miyake的裙子随意塞在旅行箱里,历尽颠簸挤压,拿出来它依然立刻就能穿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常常需要满世界差旅的建筑师、艺术家们对它情有独钟。
更前卫的是,这些褶皱单品是直到被人穿上身,才最终定下造型的。越是看似完成度不高的设计,越能因人而异地产生截然不同的气场和美感。通过褶皱设计,Issey Miyake引领了织物的革命,同时也让品牌永远不再需要商标——布满全身的褶皱,就是它最好的商标。
为他记录全部的亲密搭档
1983年,与纽约的时尚摄影师Irving Penn一次偶然的相识,让Issey Miyake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记录自己整个设计生涯的影像搭档。
从1986年开始,Issey Miyake所有令人过目难忘的广告大片,都由Irving Penn全权包办。虽然他们一个在东方背景下长大,一个在西方背景下长大,却在未经磨合的情况下就达到了彼此想要的感觉。
他们有一套独特的远距离工作模式:Issey Miyake与团队一起在日本完成设计,在巴黎办秀展示,然后以每年两次的频率,把衣服带到纽约,由Irving Penn独立发挥创意、完成拍摄。
尽管Irving Penn从未出席过Issey Miyake的时装秀,Issey Miyake也并没有参加Irving Penn的摄影展,两个人却通过精神上的共鸣和100%的信任,实现了一段相当长、也相当精彩的合作。
和田中一光隔空对话
早在1960年代,Issey Miyake就已经和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一光相识,这段充满默契的友谊一直维持到了2002年田中逝世,田中还在1994年到1997年负责了Pleats Please支线所有广告的平面设计。
从2016年开始,为了致敬这位故去的老友,Issey Miyake带着团队从田中过往的经典作品里完成筛选,接连进行了许多次隔空合作。
他并不仅仅把田中的作品当作图案来使用,而是忠实于它们原本的尺寸和色彩,重新在各种单品上演绎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自由和乐趣。
衣服的本质和未来
早在环保还不是个热门词的年代,Issey Miyake就已经预感到可持续发展会成为时装行业的关键议题。被问到未来的年轻设计师需要面对的挑战时,他的回答是“减少浪费”。
其实,为设计做减法是他一直以来的信念所在。即使在退休后,他依然会亲自审视每一季的look,反问团队:“这件衣服舒服吗?会不会累赘?足够新颖吗?”
在全世界都试图在设计上添加更多slogan、最大程度发挥名人效应的今天,它更关心一件衣服本身的使命:“设计师有没有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设计能实现什么,有什么价值。”
在Issey Miyake的世界里,衣服应该只是一件衣服,却也应该远远不止是一件衣服。
用专注、平等、温和的心对待设计,永不满足于那些已经被别人创造的东西,是他带给这个世界的,比褶皱更重要也更恒久的启示。